訊息新知 News

心房顫動手術帶來的好處與產生腦部影像學病灶間之取捨

EHRA 2017: Brain Imaging and the Trade-offs of AF Procedures 

  隨著心房顫動手術的普遍,手術所產生的併發症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電燒導管在動脈系統中移動、在內皮表面產生疤痕、或放置封堵器,並非絕對安全而且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其中之一則是在腦部磁振造影中發現病灶;儘管根據過去的研究發現大多為無症狀,但長期的影響仍未得知。今年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 (EHRA) EUROPACE-CARDIOSTIM 2017  有兩篇關於這些惱人白點的報告。 

  第一篇是出自奧地利Dr Michael Derndorfer 團隊,針對心房顫動電燒手術抗凝劑使用的影響,分別比較使用非間斷傳統(VKA) 與新型抗凝劑(NOAC) 發生腦部病灶的差別,本研究共收錄410 位病患(VKA vs NOAC: 314 vs 96)。所有病患在手術前後接受腦部磁振造影,結果發現使用 VKA 較 NOAC 較少發現腦部病灶 (9.6% vs 17.3%, P=0.049)。在討論中作者提出 NOAC 組別出現較多腦部病灶可能因為 baseline charateristics 的不同,當中包括左心房直徑較大、CHA2DS2-VASc scores 較高和平均 ACT 較低 ( 比 VKA 組低 44 秒 )。

  這樣的結果更顯得手術進行中抗凝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儘管術前良好的INR 數值、術中足夠的抗凝效果(ACT=345 秒)及合理的手術時間(171分鐘), VKA 組仍有約十分之一的病患出現術後腦部病灶。 

  相對於其他的動脈系統手術( 如 TAVR 或 multivessel PCI),心房顫動手術一般在相對年輕的病患中進行,任何的併發症都會被放大檢視。 

  第二篇是出自德國柏林 Dr Andreas Rillig 團隊,針對左心房封堵術前後產生腦部病灶及認知功能的評估, 本研究共收錄23 位病患,在認知功能上全部都沒受影響,而當中12位 (52%) 則出現腦部病灶。

  這結果十分另人玩味,因左心房封堵術的目的是用以預防中風,卻反而產生腦部病灶,值得探討的是在 高 CHA2DS2-VASc score 的病患中每年可能中風的比例約8至10%,這代表每年有大於90%的機會不會 發生中風,這必需跟手術後有高達50% 腦部病灶做出取捨,是否值得用侵入性手術來達到預防中風的目 的。 

  在 EHRA EUROPACE-CARDIOSTIM 2017 大會opening session 中, 撰寫2016 ESC AF treatment guidelines 的主要作者Dr Paulus Kirchhof (Birmingham, UK) 表示左心房封堵術和預防中風之間仍有 "incomplete evidence, gaps, and uncertainties"。 最後,左心房手術術後腦部病灶的產生對神經學的長 期影響值得大家注意和深入研究。

  References: Mandrola M. John. EHRA 2017: Brain Imaging and the Trade-offs of AF Procedures - Medscape - Jun 20,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