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新知 News

慢徑區心室性心律不整的臨床和電生理特徵

Clinic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diopathic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Originating from the Slow Pathway Region

Briceño, David F. et al. Heart Rhythm, Article in Press. DOI: https://doi.org/10.1016/ j.hrthm.2019.06.013

背景:慢徑區域通常是AVNRT電燒術的標的。然而, 它在特發性心室性心律不整中的作用仍然未知。

目的:描述在慢徑區成功電燒的不明原因心室性心律不整的心電圖和電生理特徵。

方法:對 2010 年至2018 年間在para-Hisian 區域執行電燒的不明原因心室性心律不整的患者的醫療記錄進行分析。

結果:在 63 名病例中,慢徑被電燒成功者有12 名 (20% ; 年齡:64±7 歲 ; 男性 = 9)。所有患者均表 現為心室期外收縮,表現為 LBBB pattern,precordial transition V2-V5,平均 QRS duration 為 131±11 ms。 在所有情況下,I 和 aVL 為正向波(R 或 Rs),且 aVR 為負向波(QS 或 Qr)。在大多數情況下,II 為正向波(R 或 Rs; n = 9; 75%),III 為負向波(rS 或 QS; n = 9; 75%)。 VPC 時,慢徑區域的平均 activation time 在 QRS 前 31±5ms。所有患者均進行了 radiofrequency ablation,其中9 例出現junctional rhythm(75%); 3 名患者需要額外的cryoablation。 電燒成功率為92%。一名患者因為complete AV blcok,需要永久性心律調節器,但在後續追蹤時, 該病例恢復自發性的 AV node conduction。

結論:慢徑可以是不明原因心室性心律不整的來源, 在大多數情況下電燒是安全且高成功率的。由此位 置產生的心室心律不整有其獨特的 ECG 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