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 心房顫動與繞行三尖瓣峽部 (cavotricuspid isthmus,CTI) 的心房撲動是兩種不同原理的心房心律不整但有相當比例發生在同一個病人身上。當病人接受三尖瓣峽部射頻電燒治療心房撲動後,後續會否有新發生的心房顫動的機率,會影響臨床是否 要終止長期抗凝血劑使用的重要的考量。
目標 : 本研究旨在研究沒有心房顫動病史且進行完三尖瓣峽部心房撲動電燒的病人,於未來是否會發展成心房顫動,並研究是否能找到合適的預測因子以判斷是否會發生。
成果 : 本研究總共收入 120 位病人,於三尖瓣峽部電燒後的平均追蹤時間為 3.6±2.6 年。其中共49位病人 (41%) 於後續追蹤有新生的心房顫動。單變數分析下可以發現若存在有碎裂的QRS 波 (fragmented QRS; hazard ratio 4.63;95% confidence interval 2.31–9.29; P <0.001) 以及高度心房內傳導阻滯 (advanced interatrial bloc,IAB),其定義為 p 波時間超過 120 毫秒或者下肢導及呈現雙相波型 (biphasic) 的變化 (HR 4.44;95% CI 2.45–8.01;P < 0.001),則可以預測未來是否可能會有新生的心房顫動;即便在多變數的模型分析下,這兩個參數也依舊是獨立的預測因 子 (fQRS complexes: HR 3.35; 95% CI 1.58–7.10; P < 0.002, advanced IAB:HR 2.64; 95% CI 1.38–5.07; P<0.001)。
結論 : 本研究指出先前未有心房顫動的病人接受三尖瓣峽部電燒治療心房撲動後,仍有相當程度比例的病 人會發生新的心房顫動;其中心電圖中碎裂的 QRS波以及高度心房內傳導阻滯可被用來預測。
Reference
1.Igarashi M, Nogami A, Fukamizu S, et al. Acute and longterm results of bipolar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refractory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of deep intramural origin. Heart Rhythm 17(9): 150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