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希氏束-浦金氏纖維網路涵蓋心室內心內膜表面包含心室內之構造如乳突肌 (papillary muscle〔PM〕) 及節 制帶 (moderator band〔MB〕)。右支束 (RBB) 起源 於希氏束經由MB傳導至前乳突肌 (APM) 及右心室, 其後三分之一較為表淺接近心內膜表面。過去研究針對源自左側希氏束-浦金氏纖維系統之心室心律不整 (VA:ventricular arrhythmia) 已有不少文獻,然而關於起源於右側希氏束-浦金氏纖維系統VA的資料仍相當缺乏。過去雖有報導起源於MB或MB-PM間的 VA,關於RBB-MB間的不整脈了解卻甚少。
目標
本研究的目的是調查MB-RBB VA的心電圖和電生理特徵。
方法
以心臟內超音波的輔助下,觀察16名MB-RBB VA患者和5名右心室 (RV) 前乳狀肌 (APM) VA患者進行研 究分析。
結果
與RV-APM VA組相比,MB-RBB VA組在VA期間呈現 典型的左束支阻滯模式,伴有左上軸偏移和較窄的 QRS波群 (P<0.001)。此外,MB-RBB VA組在V1和V2 導程上表現出較短的rS間期,S波下斜線斜率較陡且 無凹點,以及V2導程上較短的r波持續時間。所有 MB-RBB VA組的患者在VA期間和竇性心律期間均觀 察到目標區域的leading RBB電位,除了2例baseline 存在RBB阻滯的患者外。消融leading RBB電位有效 消除了心律失常。在RV-APM VA組中,在任何患者 的VA期間均無觀察到目標區域有浦金氏電位。
結論
MB-RBB VA的QRS波形特徵為典型的左束支阻滯模 式,具有相對較窄的QRS波群、短r波和rS持續時 間,以及V1和V2導程上無凹點的S波下斜線。對 leading RBB電位進行定位和消融可以有效消除VA。
Reference:
Zhang T, Liang Z, Liu X, Ren X, Liang M, Chen L, Wang Y. Electrocardiographic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from the right bundle branch of the moderator band. Heart Rhythm. 2023 May;20(5):668- 677.